为提高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学校结合新一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规范:
一、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或挪课、并课、请人带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一天履行请假手续。电脑课学生需提前在电脑室外排好队,铃响后及时进入教室。一二年级体育课由教师在教室整队后带往操场,其他年级由体育委员课前在内操场整队,铃响后由体育老师带入外操场。所有教师须在眼保健操音乐开始前进入相关教室。
二、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上课不允许接听手机和其他通讯工具。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衣、运动鞋。
三、课堂教学环节齐全,不无故终止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做到准备充分,胸有成竹,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四、教学态度端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与学生平等相处,关爱学困生,不歧视、挖苦、辱骂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打闹、说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五、教学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教书育人,体现素质教育。
六、讲解清楚,概念明确,语言表达要精练、准确、通俗易懂,使用普通话,杜绝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七、教学内容的密度难易适当,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不说与讲课无关的话,不做与讲课无关的事。
八、上课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得当,做到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练结合,当堂消化。课堂作业要在课堂完成。
九、教学方法科学、灵活,符合学科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十、板书工整,布局合理,能体现讲课重点,字迹清楚、规范,不写错别字。
十一、能恰当使用教具,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十二、注意纠正学生坐姿、写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十三、课后小结要抓住重点,语言精练,提纲挈领,要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十四、作业管理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计划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十五、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通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行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
十六、平时学生作业采取等级制评价,按照从高到低等级分别为☆+、☆、☆-、△;学生单元练习、综合单元练习和期末考试一律先采用分数评价,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最后再折合成相应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