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课堂

点画之间,清风自来——从审美角度谈写字教学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6-03-23 11:09:50 | 浏览次数:2157

内容摘要:

汉字是富含文化因子的符号,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我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写字,在写字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的写字教学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为学生的审美人生打下基础。

关键词:

感受 欣赏 创造 想象 愉悦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它兼具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特性。从造型看,它具有“有意味的形式”:长短曲直、前呼后应、起承转合、轻重缓急;从内涵看,它从实用出发,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观照人类生活。汉字是形象而富含感染力的审美对象。

虽然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但写字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练好签名就够了”;另一方面练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和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李岚清曾说:“学校要高度重视美育,用美育来塑造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汉字是美妙深邃的审美对象,我尝试把写字教学设计成一个审美过程,在教学写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乃至为朱光潜大师说的“有趣味的人生”打下基础,写字教学似乎有了一个美丽的转身。


一、铁画银钩藏雅韵——教学生感受美

在审美的起始阶段,审美主体要对审美对象持一种审美态度。就如朱光潜所言“欣赏就美。”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怎么帮助他们建立初见汉字的美好印象?

苏教版一上教材在拼音教学阶段安排了五个“认一认”,由“人口手足,舌牙耳目”开始,用图画配文字,送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字大礼包。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方式中喜欢上了汉字。同时,为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我又补充出示了“人、日、门”等汉字的古今演变过程。学生为汉字的形态美所吸引,审美期待由此产生。

开学第二周,我开始教学基本笔画。笔画教学不仅是起始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而且应该贯穿于每个年级之中循环训练。笔画教学看似简单,反复练习容易枯燥乏味。我从大自然中吸取美的因素,改造出活泼灵动的点画钩捺来。横画如一叶扁舟,一座小桥;点画似雨珠坠落,蝌蚪摆尾;撇画如一枚柳叶,一颗象牙;捺画似马蹄扬土,游鱼折腰……笔画化身为学生熟知的事物,诱发了审美情感,学生开始“充满敏感地观照”,并张开了想象的羽翼:竖画如一枚银针,提画如牛的犄角,竖弯钩好似水面浮鹅……

静态的笔画是一种典雅秀气之美,动态的笔画则有轻盈灵动之美。利用朱志明老师制作的动画,我让学生感受笔画的顿行折收,并通过范写和握手写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动态生成。学生在审美愉悦中练习笔画,无异于精神享受!


二、刚柔相济见风骨——教学生欣赏美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课堂上,我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汉字的内涵美和造型美,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趣味。

赏内涵美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方法,后两种是使用方法。我在教学生字时,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追本溯源,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深邃厚重之美。

象形字起源于图画。古人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画成其物。在教学“日、月、山、水”的时候,我带学生欣赏图案演变成现有字形的过程。

遇到指事字,我会告知学生:指事是表达抽象事情的方法,如“本”字是木加一横,指树根所在;“末”字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刃”字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

会意字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衍生出新的含意。这样的字,教材中也有很多。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的声旁组合而成。这类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在苏教版低段教材中,多次出现以“包、苗、丁、青”等为字根加上不同形旁组字的识字课文。

伴随着对字源的感知,学生产生了浓浓的情绪感受:中国汉字真神奇!汉字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从来不会凭空发生,它一定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

赏造型美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由笔画组成了多样和谐的造型,具有无与伦比的形体美。点画钩捺组成了阴阳得宜、刚柔相济的整体。独体字端庄匀称,上下结构的字疏密有致,左右结构的字穿插避让,包围结构的字收放自如……变化万千之中又有规律可循。

视觉对美的感知引发了统觉的作用,学生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活跃起来。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生的发现也丰富多彩:有学生两臂伸直,两腿分开,说我就是个“大”;有学生把手搭在眼睛上说我做个“看”。教“回”字时,有学生说口妈妈肚子里有口宝宝;“岁”字是夕阳落到山下;“会”字是人在云上飞;“特”字是牛在寺边走。有学生用“夏”字编故事:夏姑娘戴着宽宽的草帽,露出长长的脖子,穿着条纹的上衣,下面的裙子飘起来;有学生用“应”字编儿歌: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江南,江南三个人,同在一条船。……

学生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欣赏到汉字的美。在情感的推动下,自发地把字的形体和意义联系起来,表达出自己眼中的美!康德说:“人是教育的产物。”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


三、长江黄河淌纸间——教学生创造美

审美体验的不断增加,使审美主体逐渐形成审美观念,产生审美趣味,孕育一定的审美理想。学生感受和欣赏了汉字的美妙,自觉产生创造的冲动:我要写出漂亮的字!

写好字的愿望可说是简单的审美理想。为激发这种热忱,我又给学生讲了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苏教版教材也有相应的课文,《怀素写字》《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等,都是勉励学生努力练字的素材。

“创造要手能从心。”“创造从模仿开始。”朱光潜在《创造与模仿》里说。写字从描红开始。许多学生不会描红,以为描红就是把字涂黑,没有提按过程,没有轻重之分。我给学生布置任务:大红汉字代表祖国的美丽河山,笔尖沿着山川河流一路游览,风景名胜之地多驻足观看!

借用朱志明老师的口诀引领,我用美的范写教学生临帖。“日字形小横要匀”“撇轻捺重要舒展,人字窄长不中看”“大字竖撇竖要长,交点居中放射状”……提顿分明,圆润流畅的范写,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灵动气息,学生再次有了书写的激情。

美的创造要在美的情境中发生。音乐声中,我告诉学生:中国汉字是一座百花园,让我们拿起笔,为这个百花园再添芬芳。“每个字都是一朵花,看谁的花最美?”我拿着红笔,给漂亮的字画上蝴蝶。学生执笔端坐,身心舒展,肌肉放松,呼吸均匀,心地宁静,只有阵阵清风自来!美,悄然在纸间绽放。

描摹感知,口诀引领,规律迁移……学生写出的字体却绝不重样。字如其人,每种字体都带上了各自生命的气息。这是来自个体的光辉创造,独特、优美。凡是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体现着人的智慧和进步,总是为人所欣赏和爱恋的。学生的创造也是个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我尊重学生的差异,我喜欢每一种充满灵性的字体。“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欣赏?”实物投影仪为学生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刹那间,人性的美焕发光彩。我和学生感到深深的愉悦和满足。


“那种以教化手段教育学生的时代早已过去,未来的世纪应以美去美化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在美的欣赏和鉴赏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一起,在汉字的百花园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以美的姿态在人生世相中“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王长俊、王臻中著《美学基础》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光潜著《谈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志明著100关键字写字要诀》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马莉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邮编:226371

电话:1377696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