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课堂

寄予等待 收获自信——小学教养性教育个案研究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23-10-23 11:14:32 | 浏览次数:2690

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杨霞

【内容摘要】一个后进生,一次真诚的期待,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赞扬,点亮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盏烛------重拾自信。于是,人生可能就此改写……

【关键词】“希望”、“期待”、道德之花——“自信”

【引论】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一定愿望的一种情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怒放生命是他们的追求,他们都有梦想,他们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然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今天的教育下,孩子们能坚持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吗?而身为老师的我们能耐心地等待山寺桃花开放的那刻吗?

【案例分析】

差生的心声

我是一名差生,天天高兴地来却伤心地离开;

我是一名差生,天天回家的作业并不多,却要忙到十点多;

我是一名差生,天天玩的时时候不安心,学的时候不甘心。

差生,差生,我是一名差生,

差生今天的痛苦谁知道,差生明天的希望在哪头!

当我将这首还显稚气的小诗在班级中高声诵读时,我发现她那双瞪得大大的眼睛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泪花,泪花背后却是藏不住的那份喜悦,那份激动,还有那份自悲。

她就是这首小诗的作者——“黑牡丹”。

“黑”,是对她皮肤的准确概括;

“牡丹”,则是对她相貌的优雅形容。

由于她在数学上的不如意,所以成了办公室里的常客,于是,大家就跟她开起了这个玩笑。由于并无坏意,她对“黑牡丹”这个称呼也并不在意。

谈起她的数学,毫不夸张地用比来形容,那就是正确率只剩下25%。到了这个地步,她自己也无可奈何,因为她一直在努力,可一次又一次迎接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红叉。为此,她对未来的信心正被一点一点地吞噬待尽。课间,同学们嬉戏着,欢笑着,可是,她却经常孤独地坐在位置上……

那是一个中午,学生们都已练好钢笔字。见有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便提议:“同学们,大家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画,练练字,看看书,也可以写写剧本,编编小诗之类,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位画家、书法家、作家就在你们中间诞生了!”我的话引起一阵骚动,不一会儿,学生便各自忙开了。

一小会儿,从下面走上来一个人。我抬头一看,哟,是她――“黑牡丹”。干啥呢?只见她用那略显颤抖的手递过来一张纸。我接过来一看,诗!一首小诗!她也能写诗?我满脸狐疑地看下去:

差生的心声

我是一名差生,天天高兴地来却伤心地离开;

……

真不敢相信这首诗出自她的手笔!当我满怀激动地抬起头时,她已经坐在座位上忙其它事了。我再次阅读了这首诗,心中却泛起了涟漪……

次日晨会课上,我像往常一样继续着一项项内容。临近下课时,我从本子中拿出那张被压得平整的纸,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诗的作者就是你们中的一员。如果你觉得她这首诗写得还不错,那就用掌声将她请上台来。”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大家的掌声中,她几次想起身,但又几次坐下。当我向她投去鼓励的目光时,她终于鼓足勇气,起身离开座位。突然间,教室里传来一阵惊讶声,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鼓励,这掌声是表扬,这掌声是肯定,这掌声是帮助与支持。透过那黑黝的皮肤,我发现她的脸早已涨得通红。

我对大家说:“有句俗话叫作: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只不过有的人将自己的闪光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而有些人的闪光处被遮掩起来了,别人只看到他们灰暗的一面。贝多芬的老师说贝多芬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爱因斯坦的老师曾经给爱因斯坦下了“反应迟钝,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评语;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而今天,为什么它们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呢?因为他们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有永不服输的志气,有货真价实的学问,更因为他们的自信心。

于玉娟同学虽然在数学上不如别人,但她今天的这诗告诉我: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真了不起!”我面带笑容地对她说,“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行。老师期待着你给我送来更多的作品。”教室里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微微地点点头,那黑黝的脸上更多地洋溢着一份甜蜜,一份由衷的快乐。走向座位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脚步变得轻盈,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在那之后,我又陆续收到她的几首小诗。看来,她真的将那次经历当成一个新的起点,虽然话语还显稚嫩与零乱,但我仍然耐心地给她修改,并十分郑重地亲自交到她的手中。望着她一次次兴奋地从我手中拿回小诗继而凝神品读时,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将她的诗装订成册,在班级中展出……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她的这首诗:

希望

夜幕降下来了,周围静下来了,

工人们下班了,鸟儿一只只飞回了家;

夜幕降下来了,周围静下来了,

乡亲们睡觉了,河里的鱼儿也进了梦乡。


晨幕拉起来了,周围亮起来了,

鸟儿飞出来了,草儿穿起了钻石衣服;

晨幕拉起来了,周围亮起来了,

农民伯伯下田了,同学们背着书包走进学校,

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快乐而又幸福地成长。


新的一天,我充满希望……

【结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所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教育,还应是一种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教师如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情感,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正在这种正能量的带影下充满阳光。

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予学生期待。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即使非常顽劣的孩子,也有闪光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发现,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学生常常是稚嫩的,需要教师的扶持、鼓励。教师给予学生以鼓励和期待,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是在给学生传递“你能行”的信息,学生就会发展起自信心、自尊心,并且愿意努力,克服困难,求取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其施行“灌注”,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自信。

“人间桃花”早早开放,并不意味着山寺里的那一株没有同期竞放的就缺失了生命之花的绽放,坚持自我,不迷失,自然有闪耀的那一刻。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真诚的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当我们凭借爱和期待自然地走进每一个儿童的心灵,而他们也乐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也驶进了成功的港湾。

孩子的成长是极富变化的,而我们的教育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无论是哪种方式无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有心人,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把孩子当作最美的小天使,我们的教育无疑就是一种爱的教育,一种美的教育,而给予学生人生自信的教养性教育,也正是培养他们具有对学习、生存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热情最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