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美专题 >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促进农村艺术社团发展的教学策略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1-15 08:59:19 | 浏览次数:162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审美情操。艺术教育是在艺术性的教育氛围里,教师采用艺术性教育教学方法,以立美为手段,以构建审美教育场所为途径,以艺术为内容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对农村学生而言,他们虽对艺术接触少,却蕴藏着无限的艺术细胞,如果恰如其分进行艺术教育,有助于他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农村艺术社团就是以校园艺术活动为突破口、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专业大课堂”,来提高学生文化品位、科学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艺术社团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与艺术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就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课前问课打基础

卢梭说,在教育中“把孩子看成孩子”。教师们首先要把孩子放在主体位置,而不是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结合“有效课堂”,教师们做到每课一问“我想要给学生什么?”“学生怎么才能获得知识本领?”“学生掌握了,对学生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让教学的目的更明确,而且让教学的重点转向了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教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如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常认为学生们不了解古筝,缺乏艺术积淀,便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古筝知识。这样的“你讲我听”“你说我练”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不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效果甚微,因为教师的讲解中大多参杂了个人的艺术情感,甚至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也停留在参杂个人感情的专家的点评,不能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茫然的尴尬场面。

教学中,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形成结论,并提出要求:(1)主动搜集查找有关信息资料,提高学习能力。学生能主动查找和搜集资料,对自己学会学习提高研究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敢于发表个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认识。对学习内容和欣赏的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要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以启发影响他人,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独特见解与创作。如此的教学策略,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让与之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如《渔舟唱晚》,它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景,根据乐曲的情绪发展可以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在学生学习之前表述给学生听。这样,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使学生加强了对音乐的感觉。在古筝教学中,只要教者有心,学者有意,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促学习

许多的艺术课程,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例如教学我们学校特色——兔儿灯。制作方法以绑扎、粘贴、剪画等为主,比较复杂,步骤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偏差等等。在这类学习任务较重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并有效进行沟通交流,个人必须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合作性学习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社团人数,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组长在竞选中产生,组员和组长之间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这样的个性化小组的成立,对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个人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生感受了什么是危机,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合作。这样的方式一改往日教师指派的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驾驭课堂,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和指导教学,和学生同步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模式,培训学生良好的合作、团队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接受和喜欢的。

    三、多样手法高效化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我校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情境教学法、情趣活动法、自主发展法等。1、快乐教学法。快乐教学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注意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2、情境活动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四、各种展示显个性

近几年来,随着电脑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运用电脑来绘画已成为学生学习绘画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电脑绘画在短短几年内以强劲的发展趋势走进了美术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身边。它是将电脑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结果。电脑绘画的出现也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绘画效率和绘画兴趣,非常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研究中我们尝试运用电脑绘画进行示范教学,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能画出许多用手绘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在美术兴趣组,教师打开画图软件,因为触摸屏一体机使用画图软件可以直接绘画,比使用鼠标更为灵活。教师可以自如地画出流畅的线条,随着一根根线条的出现,想象中的怪兽逐渐显现在学生眼前。再用填充效果,可以很便捷的完成上色,并可以像魔法师一样更换多种色彩,感受不同色彩产生的不同效果。

五、中肯评价促发展

社团活动要真正的收到实效,要持续有效地得到发展,就要有一套较为全面的、完整的、适合本校的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分层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将精品社团与普通社团区别对待。每节课以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追踪他们的发展过程;结合各级各类的展示活动,评选优秀学员、社团明星、小进步星等。对于学校打造的重点社团,要明确指标,积极参与比赛、展示活动,设立奖评机制,对于其他社团,要以常态化教学为基础,创造性地提供平台,以此来推动发展。


做好农村艺术社团的教学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教育部门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课程的教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修养,重新规划艺术教育的美好蓝图。正确认识高校艺术教育

的特殊性、区域性、必要性,以及时代性,在实践中时刻围绕提高学生文化品位、科学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而不断努力,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发展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马建燕、严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