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都受到了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成了古今中外杰出人才通往成功道路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法规的形式,把艺术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也充分认识到美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渗透到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安排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各学校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活动,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可惜,艺术教育的开展,城乡差异巨大,相同的年纪,不同的教育,城市学生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文明时同样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农村孩子却难得享受艺术教育的阳光。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学校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可喜的是现在有一些农村学校教育的有识之士,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努力探索出一条农村地区学校进行艺术教育之路。其中农村艺术社团的开展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试以以个案的形式展开艺术社团对农村学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研究,力图探寻出一些共性点、规律性的东西,找出一条适合的操作路径。
二、研究方法
本人在我校众多艺术社团中,采用抽样调查法选取古筝社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中学员小静为例,展开追踪研究。小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小女孩,活泼天真。父母是普通工人,没有任何艺术技能基础。下面我们就一起随着时光的旅程,探寻一个农村小女孩在古筝社团的故事。
三、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缘起
在和静的父母交流时得知她学习古筝的最初动力来自于父母一位好朋友的女儿。那个女孩在静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参加学校的古筝社团了,并且弹得一手好琴。耳濡目染,静从小姐姐那儿感受到古筝的美妙,心生向往。在她自己进入姐姐那所小学后,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古筝社团的一名新成员。
我校社团中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同处一个乡镇,因为亲戚朋友的孩子在参加某个学校社团,有时直接带动了自己对某个社团的喜爱,并积极参与。这可能就属于心理学上的“爱屋及乌”吧。社团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二)、初识
我校古筝社团分为低、中、高三个梯队,因此从一年级开始静就进入社团参加活动。天真活泼的孩子充满对新鲜事物浓厚的兴趣。每次小静戴上义甲,随着老师的指导在琴弦上优美的拨动,感觉到手指在琴弦跳舞,随之而来发出悠扬的琴音,小女孩陶醉了。社团中有不少同龄孩子,有的就是同一个班或者同一个年级,不久小静就和他们打成一片。还时不时的互相炫耀一席琴技及各种精美的义甲------
琴音美妙动听、义甲精美漂亮、小伙伴和睦相处,再加上社团活动轻松的氛围,是小静乐在其中的最大动力。
(三)、考验
初识的喜悦是短暂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后种种困难与挑战也迎面而来。首先就是身体上的情况。由于长时间按压琴弦,小静的左手指尖,右手指根部磨出老茧一动就疼;手指长时间裹胶布引起皮肤过敏,发疼发痒。种种身体上的不适使小静一度想放弃参加社团活动。老师和小伙伴们知道后都行动起来了:有的安慰、有的按摩、有的小朋友传授经验,更有甚者送来从网上买来的防过敏胶带。在同伴、老师、父母的立体式鼓励下,小静终于一样一样的克服了困难,坚持下来。他的爸爸有一天告诉我:“自己看到孩子的小小年纪手指就起了老茧,自己都不禁要流泪,孩子能够坚持真是不容易呀!”
(四)、坚持
随着年级的升高,静的学业负担也有所增加,学习成绩有所起伏。父母对孩子是否继续参加古筝社团有所动摇。社团老师得知后与班主任商量处理办法,做好静父母的思想工作。静的科任老师们也大力支持,主动为静的学习把脉,找准静学习的薄弱环节,指导静改进学习方法,很快静的成绩又上去了。
在处理学生学业成绩与艺术兴趣爱好的关系上,社团的的宗旨一直都很明确:绝不能因参加社团而影响了学习,应该是社团活动促进孩子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我校艺术社团工作开展的比较红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收获
由于社团活动的种种优势,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小静的进步很快,取得社团老师的信任。在学校的各种艺术活动中崭露头角,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艺术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在2014年以领奏的形式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的录制,圆了自己的一个电视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静对古筝艺术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很享受社团带给自己的快乐,在社团活动中学会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纯净了------这一切的一切,深深地印刻在小静的脑海中,必将成为她未来人生宝贵的财富。
看着在舞台上表演的静,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艺术分儿”很难看出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我想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
四、分析与小结
从小静的艺术成长经历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社团活动对于农村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路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艺术社团活动弥补农村艺术教育师资不足尴尬。
现阶段,由于条件限制,在农村小学教师中,缺乏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所以艺术社团里的指导老师主要来自于两大块:一块是挖掘校内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或者是感兴趣的老师,这是主力;另一块是学校根据设定的社团需要外聘教师,外聘的老师既负责各自社团的艺术指导工作,同时也承担学校艺术师资的培训工作。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恰好弥补农村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的尴尬。
(二)、艺术社团活动能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生活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农村学生在精神文化等方面生活比较贫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了每个人都存在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学校艺术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艺术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丰富了农村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艺术社团活动给学生温馨的心灵空间
艺术社团活动无疑是学生心灵的港湾,他们在活动中,通过交流而得到友情的慰藉;通过兴趣爱好活动,使压力得以释放;通过探究和成功而获得喜悦。所以说艺术社团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智慧,而且为他们拓展无尽的心灵空间,积累奋斗的意志和力量,在温馨和喜悦中产生对学校、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葛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