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美专题 >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让艺术社团之花灿然开放——影响艺术社团发展的因素研究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1-15 09:07:29 | 浏览次数:2129

艺术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在其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享受到艺术活动参与的快乐,得到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影响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有效促进社团发展,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呵护,家庭氛围的营造配合,社会环境的导向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1. 兴趣爱好是根基,自由生长根深固柢

  1. 润物无声,唤醒初始萌发

1.教育环境无痕化营造

社团的教育环境是无声的文化,也是在探索中不断积淀、发展的文化,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唤醒、诱发以及激励的作用。

“美育人生”的校园文化内涵是我校社团教育的底蕴。学校一直秉承 “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立人”的办学理念,主张以艺术教育为抓手,树立“以美育人,培育美的人,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目标。社团的组建实施与活动的开展在这样的校园文化内核中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以“美”的教育来涂抹每一个学生的童年点亮永不磨灭的人生底色,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自由地舒展与发展,让每一个心灵找寻到幸福和诗意的精神家园。

我校组建了古筝、书法、泥塑、灯彩、电脑绘画等十几个艺术社团,学生根据爱好和个性特长来选择,采取“普及—提高—普及”的分流办法,开设校级和班级两个层面的社团活动,注重梯队培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对鲜活生命的无限尊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向往,在“美育人生”的学校文化内核中,我们努力建构着社团文化,以此成为推动学校社团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和谐自然的校园显性环境是吹进社团教育窗户的轻风。一所学校要实现以个性化、丰富性的社团教育来培养有特长、高素养的人才,就必须有一个以人为本,健康优美,静默感召的育人环境。优良的社团活动环境是实施优质社团教育的前提。文化连廊上高雅的艺术情趣沁入心间,文化橱窗中优秀的艺术作品赏心悦目,楼道文化用信念支撑艺术追求,活动室里更是弥散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以我校灯彩社团活动室1来介绍,进门两面墙壁是一派农家小院布景:两扇用门闩关上的木门,上端中央贴着质朴的年画,一对古老的铜环显示久远的气息。小院屋檐装饰着乡间随处可见的稻草,垂挂着玉米棒儿、辣椒串儿。这样的情境一下将学生带入乡野间,带进独特的地域文化,南通地区独特的兔儿灯记忆就被长长地牵了出来。另两边是灿烂灯彩的长河,有惟妙惟肖的生肖灯,有灵动欲飞的鸟儿灯,有融进现代声光电技术相得益彰的,有发扬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精湛风采的,学生认识到灯彩文化的无穷魅力,愿意久久徜徉其中。

打造能引导、激励、规范、凝聚学生艺术社团环境,营造浓浓的艺术教育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最经常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生长兴趣,快乐学习。

2.成功实践激励性推进

艺术交流活动能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在不同个体碰撞的火花中,启迪创新灵感,了解艺术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感受艺术的共通性,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提升艺术的感受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感受艺术魅力,体验成功,我校积极搭建艺术社团活动平台。每学年都要举办主题艺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市各类艺术比赛和交流活动。几年来,社团活动成绩斐然,捷报频传。比如在2014年12月我校作为全国艺术教育现场推进会的分会场之一,有一个百人古筝表演的现场,表演曲目是《渔舟唱晚》,学生水蓝色的衣裙配合曲调意境,坐弹的孩子裙摆铺开,挑抹剔勾,吟揉滑按,听,蓝天上的行云、山涧中的流水在指尖倾泻,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古筝声中绘出;看,轻摆一个幅度,辅以一个神情,动作那么整齐划一,真是绽放水面的朵朵优雅之花!这样的艺术感召力震撼了每一位到场的观众,这百人之外的同学当然羡慕与佩服,社团之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而身在百人之中的,自是无比荣耀,他们会在社团活动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一次次成功的实践,无论是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者,还是从社团的管理层面,都是无言的激励,师生搭乘成功的翅膀采摘更为高处的果实,这样的推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榜样树立群体式扶持

校园社团是一种群体式文化,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道德水平的提升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较之其他类型的社团,艺术社团更有自身的优势,它能使学生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以美的形态全方位滋养,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注重对艺术社团群体式扶持,可以把校园文化的各种优势力量整合到一起,在群体中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比如可以在群体中适当开展各种竞赛,保持群体学习热情。一是评选群体之星,评选在重大活动或比赛中崭露头角,为群体增添光彩者;二是周记评分,实行自我进步评分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增进学生的自信和荣誉感。发挥群体的综合能量,这样的文化提升显然优于单个能源体所发挥的能量,从而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

此外,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文化窗等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校园社团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的特点。在这样的群体式扶持中,社团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学生能轻松、主动、愉快地学习,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得。

(二)谋新求变,追寻源头活水

1.激发内在驱动力

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引起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发愤学习的动机。社团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动机,凝聚他们的学习兴趣,彰显他们的学习成就,润泽他们的学习情感。学生在社团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活动中能深深地感受到艺术创作、交流和展示的快乐,主观上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精神世界得以丰盈、向善、崇美。

总而言之,艺术社团活动要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他们眼、手、脑及身心都得到协调发展,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激发出学生潜藏的内在驱动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及艺术修养。

2.找准学力增值点

学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力的高低。

社团指导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其次能为学生指点学习策略,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方式,发展他们多元智能,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第三,善于指导学生自觉地将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内化和积累,生成相关技能,主动用于后继的学习。第四,注意营造接纳的、宽容的、互动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有兴趣的萌发,有内驱力的促使,如果再有促进其学力增值的有效教学行为,学生就能在社团这个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上,自动悦纳,快乐成长。

  1. 家庭氛围是绿叶,光能合成叶影扶疏

    学生的家庭背景是多种多样的,对学生最初的兴趣指向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家庭的因素是学生参加艺术社团教育的基础,并长期发生着作用。

1.家长良好的兴趣导向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成长中的儿童,学习会成为他们的第一需要,并由此引发他们的兴趣。家长自身的兴趣追求、品行修养就对他们这种需要的产生、维持及扩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家长有高尚的情趣追求,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健康的关注焦点,孩子就拥有了正常的、适切的需要,也会随之形成并配有相应动机和行为,其对学习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加强,艺术的兴趣便会自然产生并维持。反之,家长缺失兴趣的追求甚至是低俗化的恶劣影响,那孩子也决不会产生学习艺术的需要,丧失对美的最初追求。

2.生活习惯的潜在影响

生活习惯是一种经长期积累和强化而形成的稳定的生活行为活动,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是最早也是最根本的影响孩子兴趣建立的因素。奥格·曼狄诺说:“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关注兴趣指向,并在潜意识中用意志去保证关注过程的有效性。这种动机的确立,会使学生建立原始的对艺术的好感和追求。这种原始的萌发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成熟和对知识的渴望,发生向所爱好内容方面的稳定迁移,其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巩固。

3.成员关系的情感孕育

家庭成员间的亲和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积极情感的孕育,家庭成员关系民主和谐,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校书法组的小刘同学自幼爱好书画,其父喜欢闲来画上几笔。小刘才3岁时,父子俩便带着大大的速写本到街头捕捉“镜头”。平时,小刘专注于某件事而一丝不苟的神情,会成为父亲画笔下的风景;父亲生气动怒了,小刘会童稚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来表现。其母是一位语文老师,她不仅无条件地满足父子在书画方面的投入和花费,还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引导小刘给图画配诗,有时工整,有时诙谐。后来小刘的文字也特别有画面感。小刘之所以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良好的艺术涵养,与其家庭成员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密不可分,家庭中积极情感的孕育铺垫了小刘的精神之底。

4.期望值限的趋向指引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限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对于家长的看法、评价极为看重,许多孩子一般都会通过行动的努力来迎合家长的期望。当家长的期望值适中,就能唤起孩子的天赋,充分发挥其潜力,激励其保持艺术学习的旺盛活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讲究的。期望应符合孩子的能力与爱好,并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愿望,父母从旁边帮孩子分析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这样的期望是多方位的,不只是着眼于孩子的智力与成绩。

  1. 社会关怀是雨露,随风润物香远益清

  1. 校外师资进校园

    学校艺术社团普遍面临着师资制约和教材制约的实际困难,如何更好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社团教育的阳光雨露,关键在于培养壮大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一方面将培训资源与教师队伍对接,用补贴奖励的方式激励教师参加培训考级,让更多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走上讲台,传承艺术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聘请校外师资进校园,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 专业技能助提升

    社会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学校社团中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学校艺术社团的课时数比较少,尽管强调了加重课堂实践比例,但是很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毕竟不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达成,纵然能在课堂内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未必能长久地巩固。所以,社会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延伸学校社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巩固,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能得到进一步地培养和提高。

    社团活动是我校学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利用以上三方面因素有效促进社团发展,才能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杨丽丽)